


当盛夏的热浪裹挟着40℃的高温席卷大地,新集铁运公司的铁轨如同被点燃的银色丝带,在烈日下泛着灼目的光。一群身着蔚蓝工装的铁路人,正以“忠诚、求实、创新、奋进”的中国中煤企业精神为铠甲,在蒸腾的暑气中书写着属于中煤“新铁”职工的担当与赤诚。
忠诚:钢轨上的坚守者
行车调度指挥中心内,车站值班员尹如意眉头紧皱,视线却始终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列车运行数据。“越是高温,越不能出半点差错。”他一边对着对讲机下达指令,一边在行车日志记录本上快速标注——这本磨得卷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每月近百条行车要点,每一笔都浸透着对职责的敬畏。
烈日下的“战场”里,调车员们正顶着铁轨反射的热浪作业。他们的工装被汗水浸透又晒干,盐渍在后背勾勒出地图般的纹路。“咱们铁运是公司煤炭运输的生命线,哪怕天再热,这条线也得时刻畅通。”调车长龚政抹了把脸,黝黑的脸上印着安全帽带的白痕,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份扎根岗位的执着,正是中煤人“忠诚”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求实:用数据说话的攻坚者
“轨温超过55℃,必须每小时监测一次线路张力。”铁运公司所属铁专线治理项目部经理高飞正带领测量人员蹲在铁轨旁,将测温仪的数据认真录入表格。为了精准掌握高温对线路的影响,动态做好矿区专用线的综合整治,绘制出详细的“高温线路变化曲线”“专用线塌陷区段综合治理办法”,他们不分昼夜在烈日炎炎的铁路专用线旁,为养护方案提供了扎实依据。
在刘庄工区检修库房内,整整齐齐的货架“商品”等待出售,“大拿”张师傅正带领徒弟们进行“修旧利废”机具检修,拆解机具轴承,滚烫的零件烫得人手心发红,他们却坚持用最传统的“手感检测法” 复核仪器数据。“机器再准,也得靠人把好最后一关。”张师傅粗糙的手掌抚过轴承表面,凭借二十年的经验判断出0.1毫米的磨损偏差 ——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求实”精神融入血脉的体现。
创新:热浪中的智慧火花
“以前区间运行一趟要一小时,我们现在实施线路全封闭、智能化道口创建……一趟‘迎峰度夏’保供专列只需要40分钟就能抵达电厂,运输效率提升了30%。”技术办主任闵彦军兴奋地说道。
大力开展“五小”创新,稳步推进铁路专用线封闭工程、智能化集控道口建设,推广应用无人机巡线、机车可视化监控系统、机车防预警系统、列车尾部试风装置,实施自备列风动卸车改造等,加强铁路技术设备升级,改善和提升列车安全运输环境,多措并举实现减人提质增效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潮流,不断打造“智慧铁运”品牌建设,落实能源保供的“数字传送带”职责,在实践中迸发的创新火花,推动铁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奋进:向着目标全速奔跑
傍晚的夕阳给站场镀上金边时,助理值班员仍在忙着核对月度运输量信息。“截至7月31日,月度完成442列、22000辆、149.70万吨、材料车349辆。”行车室内,大家望着运统46进度表,声音因长时间喊话有些沙哑。在他们身后,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正缓缓驶出,朝着远方的电厂奔赴而去。
深夜的调度室依旧灯火通明,电脑上月度运输曲线图正稳步攀升。“汛期前必须抢运完成储备煤任务。”公司总值班强调月度重点、节点任务,眼神坚定。窗外,星光与铁轨旁的警示灯交相辉映,照亮着铁运人永不停歇的奋进之路。
当城市进入梦乡,铁轨的震颤仍在继续。这群中煤铁运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在酷暑中淬炼初心,用“忠诚”守护使命,以“求实”破解难题,靠“创新”提升效能,凭“奋进”书写担当。他们的身影,如同铁轨上的道钉,牢牢铆在能源运输的动脉上,在烈日炙烤中铸就永不褪色的中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