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颗螺丝,就是赚一分效益!”在百米井下,新集二矿综采一队职工刘同奇一边仔细拧紧综采设备上的螺丝,一边对工友说。眼下,像他这样把企业当成“家”来经营的场景,在新集二矿处处可见。面对煤炭市场下行挑战,该矿坚持内部挖潜,拓宽增效渠道,将“过紧日子”思想融入全员行动,深挖降本潜能,精准发力优化设计、灾害治理和精细管理,走出一条特色降本增效之路。
思想破冰,“紧日子”意识入脑入心。“降本增效,人人有责,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这已成为新集二矿上下的共识。面对严峻市场,矿领导班子深知,思想统一是行动前提。讲形势算细账。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培训等场合,深入浅出分析市场压力和矿井经营状况,让职工看清降本增效与自身收益的紧密联系。教方法重行动。下基层宣讲,聚焦如何避免浪费、精打细算:合理操作设备降能耗,勤检修保养工具延寿命。树典型浓氛围。广泛开展“增量提质、降本增效”大讨论活动,共收集合理化建议158条,整理采纳并实施44条。局域网、宣传栏、微信群齐上阵,大力宣传降本的好点子、实案例,营造“人人想降本、处处能挖潜”的热潮。综采一队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下井,在工作面开展反浪费、修旧利废活动,用行动作表率。“当家”意识深入人心,“人人心中有本账,精打细算成习惯”的工作文化已然成形。
源头管控,优化设计“把钱花在刀刃上”。工程设计方案是成本控制的源头。新集二矿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坚持技术经济一体化,对关键方案反复论证、持续优化。采区设计更“精明”。技术人员综合地质、储量、开采难度,依托精准勘探数据,科学规划采区布局和开采顺序。通过优化调整,在2301采区西翼增加230117和230118两个工作面,可增加商品煤50万吨。在230108、220101工作面,通过精采细采,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为完成年度利润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巷道设计告别“一刀切”。依据地质条件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巷道尺寸和支护方案。在2401采区,通过方案比选,将工作面底板巷由4条优化为3条,减少2000米岩巷工程,节省投入1100万元。围岩条件稳定处,以锚网索联合支护替代传统架棚,既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又提升了巷道稳定性和掘进效率。设备选型算“长远账”。不仅看采购价,更考量性能、能耗与维护成本。在部分辅助运输环节引入新型无极绳绞车,虽购价略高,但运行能耗和维护费用显著降低,长远效益凸显。
精准治灾,安全降本实现“双赢”。瓦斯、水害等不仅威胁安全,治理成本也高企。新集二矿坚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安全与降本的双赢。瓦斯治理用“新利器”。创新应用超高压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联合增透技术。在2201采区220108底板巷的实践表明,该技术使钻孔瓦斯抽采纯量跃升至普通钻孔的10.3倍!在保障高效抽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综合治理成本。水害防治“未雨绸缪”。构建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综合运用物探、钻探等手段,提前摸清水情、精准预测涌水,防治方案科学有效,灾害治理成本大幅下降。在2401采区地面区域治理工程中,通过优化效果验证和层位探控钻孔施工方案,总工程量由计划的18240米压缩至12900米,成功节省成本投入425万元。设备与生产管理更“精益”。强化设备维护,减少故障停机;优化采掘接替,提升生产效率。这些精细化举措,持续释放着降本潜能。
刘同奇在井下细致拧紧螺丝的场景,是新集二矿全员行动的一个缩影。矿井已从最初的“过紧日子”转向了更积极的“技术挖潜”。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转化为修旧利废、巷道优化等具体创效实践;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应用,则显著提升了效率。这些科学实用的举措和行动,共同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走向深入,为矿井带来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降本的真谛不在收缩,而在于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拓展效益空间。”矿负责人指着智能调度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说道。通过应用锚网索支护替代传统架棚、采用无极绳绞车优化运输等措施,矿井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未来,新集二矿将继续深化智能化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挖掘效益潜力,为矿井稳健发展贡献力量。